徐伟畅谈学习十九大文件体会(六)——中国地板与美好生活


自觉者赢,再谈不平衡不充分

 

小森:听说您对不平衡不充分的理解有两句话,一句是不平衡不充分是企业家的商机,自知者明;还有一句是……

 

徐伟:把商机变成契机,把契机变成生意,自觉者赢。什么叫商机?商业机会,可以说对每个人每个企业家都是普遍存在的,关键是你能不能发现,能不能抓住。发现了,抓住了,商机就变成了契机。契者,入也,契机就是企业家进入生意的入口。

 


 

小森:从商机到契机。

 

徐伟:从商机到契机,有路径设计问题。正确的路径原则,十九大也明确地提出来了,这就是十个字: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文件中提到要用这十个字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注意到这十个字被提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把它与不平衡不充分联系起来,作为解决问题的路径指导,却是第一次。

 

小森:路径指导?

 


 

徐伟:是的,路径指导。从历史上看,中国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过三种类型的路径指导。一是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时代,运作的路径是国家计划,造成的结果是等靠要;二是改革开放以后,路径指导是竞争,市场经济讲竞争;现在是三,十个字里面,竞争退位了。不是说竞争不要了,而是让位了,现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比竞争更重要。

 

徐伟:一个企业要发展,需要五个方面一起运作才能成功,这五个方面是动力、结构、环境、信息与资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这十个字,恰好对应于这五个方面。

 

徐伟:创新对应动力。如今,创新已经取代竞争,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不但是产品创新,更重要的是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与模式创新。比如文化地板,创新的目标是美好生活,这在以前是没有的品类,它的创新打开了新的市场领域,几乎不存在与既有市场的竞争。

 


 

徐伟:协调对应于结构。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常常带来企业结构性的变化,过去一讲变化,常用词是革命,推翻旧的换新的。现在的提法是协调,协调能使变化中的损失最小而获利最大。协调包括企业内部的变化与企业外部的变化,我的理解是协调能力将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的一项管理特点,我们每个当代企业家都要学习。

 

徐伟:绿色对应环境。发展需要环境,也作用于环境。企业发展的结果,可能有利于环境,也可能损害环境。绿色规定了发展必须有利于环境。对中国的木材企业地板企业来讲,绿色涉及木材伦理学、木质环境学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不单单是环保问题。绿色地板,不单单是环保的,是无害的,更重要的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

 


 

徐伟:开放对应于信息。信息社会打破了企业原有的边界,互联网物联网更敞开了信息的流通。信息成为最强大的生产力之一。开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素质。木业企业也是如此。我本人一直持开放态度,办中国木地板博物馆,企业办行业的事,开展览,办展厅,开放。信息与物质不一样,物质给出就没有了,信息给出的同时在增加。

 

徐伟:共享对应资源。共享经济、伙伴经济,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的预计,单个企业自营的产供销体系,将会让位于共享伙伴合作的精业供应链。国务院于10月4日发了文件,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供应链创新,我正在关注。

 


 

小森:你一直在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

 

徐伟: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自觉者赢。森林之星就是要办成这样的企业,我们中国木业企业家就是要成为这样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