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与真善美
小森:那您是怎么把美好生活与木业、地板联系起来的呢?
徐伟:我是这样联系的。美好生活是人的生活,人活在日常生活中,总需要一个空间,那么,人的家居空间就是这样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真善美的。木业、地板是家居空间的重要材料来源。这样,通过家居空间,美好生活与木业、地板业就联系了起来。
小森:这样的联系很接地气。您能说说对家居空间的认知吗?
徐伟:首先是对空间的认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从哲学上讲,可以分为两大说,一是将空间看作为一个容器,叫作空间的容器说,还有一种是将空间作为关系,叫作空间的关系说。我是主张空间的关系说的。例如家居空间,它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器具组成的,材料和器具又是为人所用的。因此,它们的背后是人,于是家居空间就变成了物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我做文化地板,秉持的就是这个理念,无论是物还是人,美好生活都是真善美的。真善美为我们从事木业和地板生产的企业和品牌,规定了发展的标准尺度。
小森:发展的标准尺度,这个提法很新颖。能进一步解释吗?
徐伟:假如你不创新,不搞自主的研发,是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的。森林之星搞自主文化地板的品类创新,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创新需要预测,而创新预测只是道路预测,创新的企业家常常站在道路的岐点上,如果只是一味追求结果,特别是眼前的经济效果,那就有可能一叶障目,走错道路。因此发展需要判断的标准。我看到十九大提出美好生活,立刻就联想到真善美。
小森:能详细展开些吗?
徐伟:好的。基本的问题是,一个家居空间一定包括物质和文化两个方面。什么样的家居空间才能为美好生活提供美好的物质保障和文化平台呢?我以为,美好生活的真善美,从三个方面为我们做了规定性。第一是真。美好的好,说到底就是真,真是理性的。有两种理性,一是价值理性,二是工具理性。
小森:请问什么叫价值理性?什么叫工具理性?
徐伟:上网百度上能查到。举个例子吧。木材,作为一种材料,地板,作为一种产品。如何评价它们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从木材与人的关系出发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就是价值理性,假如只是局限于木材本身,则有可能得出工具理性。例如木材有湿胀干缩的特点,表现在实木地板上,就是在使用过程中变形,这是一个缺陷,怎么克服呢?用油漆甚至密封袋把它严严实实地封起来,隔断了木材与外界的联系。这样,木材的湿胀干缩率就大大地降低了。这是一种降变形技术,是一种理性。但是,这种理性属于工具性质的,因为它切断了木材与外界关系的同时,也切断了木材与人的关系。正因为湿胀干缩,木材能调节室内家居空间的温度与湿度,使家居空间最适合与人类居住,这个性质源于木材的细胞和分子性能。让木材的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更多更直接地与人类接触,这是木材学最新的发展。因此,世界上最先进的木制品研发,都在朝这个方向做,开放性的木蜡油、非醛类胶粘剂,在降低木材湿胀干缩的同时,增强木材的环境学功能,这就是价值理性。六面封漆,甚至加封密封条,使木材变成塑料,那就不再是真的了。这就是工具理性,这种工具理性把木材在使用过程中变成了塑料。
小森:说得很清楚。请接着说下去。
徐伟:第二是善。美好的必然是善的,就是中国人讲的真善美中的善。善是什么?与人为善、与大自然为善。木材是与人类友好材料,地板大量消耗木材,就提出了木材伦理学问题。当今世界的木材有两个来源,原始林木材与人工林木材。非法砍伐、走私原始林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灾难,中国的美好生活所依赖的美好家居空间不能用这样的木材,不能用这样的木材来做地板。眼下中国的木业正面临一个由东部向西部(特别是广西)转移的局面,广西已经存量了大量的速生材,用速生材做胶合板,用胶合板做实木复合地板,符合木材伦理学的道德标准,美好生活理念从根本上肯定了这一点。
徐伟:第三是美。美好生活的第三点是规定了发展的美学标准。美好的美,就是美学的美。在党八大召开的1956年,木材在中国还是主要的建筑材料,作为建筑材料,木材的力学性质是主要的理性指标,美学排不上队。但是在十九大召开的2017年,木材已经不是主要的建筑材料,而是美学材料了。美好生活需要的家居空间是美的,因此需要美的材料与器具来建构。森林之星文化地板因此而生,是符合美好生活理念的发展标准。
小森:真善美,从理性、美学与道德这三方面来理解?
徐伟:是的。真善美是中国哲学传统,理性、美学、道德是西方哲学内涵,这两者是相通的,十九大提出的美好生活把这两者融合起来了,为我们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制定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