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的春节,45万中国人在日本消费了近60亿元人民币,人均1万3。而且很多人买的东西只是一个马桶盖,当时日本商场的马桶盖几乎全部被国内买家扫空。而没想到的是,两年后欧美发达国家的人也开始抢购中国制造的马桶盖了。在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网站上,中国制造的马桶盖售价35到70美元之间(约230~460元人民币),月销上万套。2003年,该马桶盖就卖到了意大利,后来市场又扩展到德、美、英、法等国。
中国的马桶盖为什么会那么受欢迎呢?因为这种中国创造的马桶盖,即使是对欧美消费者来讲,也是一种消费升级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消费升级,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费结构的演变也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消费升级,是消费理念的升级。当追随大流的消费大潮逐渐淡去,越来越多的人们,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在消费中除了生理需求,更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品质、独特性和内涵有更高的追求,愿意付出更高的代价,去追求更符合其价值观的产品。追随大流的消费潮流逐渐逝去,个性的、健康的、快乐的、体验好的、便利的、富有内涵的成为主流。
“我消费的产品塑造了自我,我就是我所消费的!”
以前的企业从生产观念转变到产品观念,注重生产数量,也注重产品质量。随着消费再次升级,企业又从产品观念升级到消费者观念,开始重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升级层面和人类环境友好层面。
由此便可解释中国的马桶盖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因为其满足消费升级品的三种判断。这三种判断很早就由康德提出,现在仍然有效,这就是理性判断、美学判断和道德判断。
1、美学升级(美学判断)。该马桶盖有超过5000种的个性图案设计,提出“个性”,让消费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
2、道德升级(道德判断)。该马桶盖都是由竹子或稻草秸秆制成,不用纯塑料制作,采用稻草等生物可降解材料,这是与自然为友为善,是环境道德升级。中国的专家们还提出:可以用生物胶水充当粘合剂,这就让产品更环保。
3、理性升级(理性判断)。马桶盖的吸附式子母设计,可以供成人和儿童共同使用,十分人性化。并且,其制造标准也高于欧美和日本同类产品。
如今,在中国木地板市场上有一种说法,即六面封漆的实木地热地板是一种消费升级品,以此来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然而它并非消费升级品。
首先,从理性判断来讲,六面封漆的制作工艺,用油漆封住了地板,虽避免了实木在地热的环境下变形(这是工具理性),但地板也变成了一块“塑料”(这是工具反理性),无法“呼吸”,不能够为室内调温调湿,失去了一块木材的本性,切断了木材与人类最紧要的联系,无法为人类提供适宜的家居环境。从消费的角度来讲,它维护的是厂商的利益而不是消费者的利益,从理论上来讲,工具反理性的作用强于工具理性的作用。所以,它不但没有理性升级,反而是理性降级。
其次,从道德判断来讲,实木地板大量消耗珍贵的木材,如果市场政策鼓励用实木来做地板,那么珍贵树种木材的消耗肯定大于天然林木的生长,因此,联合国和中国政府都不鼓励用实木做地板。在全球化的林业话语中,木材的来源与利用方式,是一个道德命题。以速生材为主的实木复合地板,大量使用人工栽培的速生材,有利于速生材林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从道德判断的角度来讲,是正能量的。至于所谓高温下甲醛释放问题,小编曾在多篇文章中指出,这是一个“真实的谎言”,是一种通过恐吓消费者,打击实木复合地板的不道德行为。
第三,从美学判断角度来讲,实木地热地板因为锯切的原因,花色远比实木复合地板来的单调,很难说它实现了美学升级。
过去讲消费升级品,常常集中在资源稀缺、价格昂贵等方面,即使是讲功能升级,也偏重于工具理性,脱离美学和道德。随着观念更新,消费升级体现为“真(理性)、善(道德)、美(美学)”的共同升级,而不只是工具理性的单独表现。中国马桶盖,体现了在理性、美学与道德三个方面的共同升级,因此,它是消费升级品;实木地热地板,不能体现这三个方面的升级,反而是某种程度的降级,因此,不能把它说成是消费升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