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的看待甲醛释放?


前段时间“地板在地热环境下甲醛释放超标事件”被传得沸沸扬扬。看到报道的消费者开始恐慌了,也有不少网友吐嘈那些借此话题用攻击性的话语宣传自己品牌的企业。小森也做了很多功课,在此为大家做一下地板甲醛释放标准的科普与实验分析。

 

地板甲醛释放标准表(干燥器值)



 

测量地热地板甲醛释放量的温度指标

 

 一个检验指标的确定,需要符合三个条件:

1.   符合产品使用时的实际情况;

2.   符合相关的理论原理;

3.   有相应的稳定且可靠的检验方法的支持。

确定测量地热地板甲醛释放量的温度指标,也应该遵循这三条。

 

1.是否符合地热地板在使用时的温度实际状况?

根据报导,可以作一张示意图:



介质传热是高温向低温传递,地热采暖系统是由两个温度场组成的,一个是热源传导温度场,其温度是热水50°C。50°C水的热量向35°C的地板的表层1传导。在这个热源传导温度场中不存在甲醛。另一个是热力传导甲醛释放温度场,甲醛存在于这个温度场中。经查资料,得知地热地板的表面(图中表层2)的温度,不超过28°C。

50°C虽然是热源,但是它不直接影响地板的甲醛释放,所以,用50°C作为测试地热地板甲醛释放量的温度指标不符合实际情况。35°C是地热地板在使用时的起始温度,28°C是终点温度,两者之间有7°C的温度差。

 

2. 是否符合热力学原理?

热力从35°C的表层1向表层2运动,到达表层2的时候,温度已经下降到了28°C,根据热力学原理,能代表地板的甲醛释放的温度场的温度,可以是平均温度,即(35+28)/2,而不应该是起始温度35°C。所以35°C不是一个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指标。

 

在测试数据尚不完整的情况下,建议测试地热地板甲醛释放量的温度指标可以暂时为31.5°C,即(35+28)/2,这个指标比35°C要精准。目前测试木材中甲醛释放量的方法已经标准化,相当成熟且稳定可靠。31.5°C的指标完全适用于这些标准。

北京林业大学木材热力学专家张壁光教授建议用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得到的数据应该比算术平均法得到的还要精准,但是这要做很多的测试试验。

另外,还要考虑湿度的因素,湿度也是影响甲醛释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在地暖使用的情况下,地板严重干缩,含水率在4%左右,与在非地暖使用状况下是不同的。

 

 

甲醛真有这么可怕吗?



从在我们身边不断发生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以后,再提到“甲醛”,大部分消费者都很害怕,认为这个“大坏蛋”害人不浅,能远离就远离,能不接触就不接触。其实大家都不知道甲醛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甲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有的只是微不足道,比较的容易忽视。人们每天都要喝的饮用水中甲醛含量事0.9mg/L那么也就是说,E0标准的甲醛含量比饮用水还要少。再看看食物中甲醛的含量又是多少呢?

 

 


 

 

木材中存在甲醛的科学实验

 

相关的科学实验证明木材中含有甲醛。1998年9月,南京林业大学的梅长彤、周定国、段素英等几位教授在《几种木材甲醛释放量的测定》的论文时测定了马尾松、水曲柳、杉木、杨木和柳桉着5中木材中的甲醛释放量。

 


实验结果表明,木材本身的甲醛含量大约在2.0~4.0mg/100g。

 

以上的分析,希望能帮助大家对甲醛有更全面客观的了解。其实甲醛广泛分布在我们生活工作的身边环境之中,只要将甲醛的含量控制在标准数值以内还是安全的。

 

甲醛并不可怕,人心才可怕。

 

一些企业总会借此舆论,不断地夸大宣传。把本“不可怕的甲醛”弄的人心慌慌,不得不说这中间存大着很大的误导性,对待“甲醛”我们更应该客观的、科学的解释给消费者听。而不是用那句无知的口头禅实木无甲醛、有胶才有醛来误导消费者。科学检测早已证实实木本身就存在甲醛。而实木复合有胶但不一定有甲醛,现在很多企业在生产实木复合板基材时早已达到零甲醛添加,检测标准甚至达到无醛级,早已超过食品安全。

所以在此小森呼吁地板同行不要为了占那一时的消费市场,用那些互相攻击性的“广告语了”,这纯属“误导”,往小了说这是在不正当竞争,往大了说这是缺少社会责任。同行有竞争这是支持的,但应该遵循良性的,互帮互助的、积极的姿态。这样社会才有进步嘛,中国才能走向世界。